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是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出处:宋·林升《题临安邸》 原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写作背景 林升的这首写在临安一家客栈墙壁上的诗,以含蓄而辛辣的诗笔讽刺和揭露了南宋王朝统治者荒淫无耻的偏安生活,代表爱国者对他们作了谴责和抨击,是南宋时代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名作。 首句在往复回环的感叹中描绘出湖山间甲第连云的盛况,接写歌舞不休,沉溺声色,以问句出之,语含愤慨与斥责。首联从时空两方面概括了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麻木不仁。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一、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三、出处 宋·林升《题临安邸》 扩展资料: 赏析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出自宋朝诗人林升的古诗作品《题临安邸》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注释】
1、题:数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官府,官邸,旅店、客栈。
4、休:暂停、停止、罢休。
【翻译】
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亭榭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漫舞日夜不歇。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两样。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使用了迭映、反问的修辞手法。
所谓迭映,即是在句子前后相应位置上,迭用同一词语,以表示相对或相反的意义,可以达到节奏和谐和语意丰美的效果,这是古人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出自宋代林升所作的《题临安邸》。全诗如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