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不敢碰小品了:一个喜剧演员不敢碰小品背后的悲剧何在?
近日,小沈阳和贾玲等人参加了综艺节目《青春环游记》。
在节目中,小沈阳直言:不敢碰小品了。从他痛苦无奈的面部表情来看,他说的话应该是发自肺腑,大概是真的受伤了。
小沈阳述说了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如果观众觉得不好的话,就会对他进行人身攻击。
一向高情商的贾玲认为,观众对小沈阳的期待值是,“嗯?你为什么没有那天晚上好笑?为什么?”
在座的几个人也普遍认同小沈阳的起点是巨高的,因为起点太高,所以粉丝的期望值也是非常高的。一旦有一点不满意,不理性的因素就会暴露出来。
小沈阳在2009年的春晚舞台上凭借小品《不差钱》火遍了大江南北,该小品被评选为“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一等奖。09年的小沈阳一夜爆红、轰动一时。
小沈阳的起点可以说是非常高了,背靠央视这个大舞台,成名之后,各种广告红利不断。
可是之后,小沈阳再也达不到《不差钱》的巅峰了。
一夜成名,背后却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不是谁的心态都能端得住一夜爆红。
01
观众的期待值高,会让演员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之后的表演,只要输出不了那么好笑的作品,就会被观众攻击。
喜剧演员背负观众的期望,需要卖力地进行表演,需要用心地揣摩剧本,拼尽全力找到搞笑源,只要把观众逗乐了,作为喜剧演员的价值也就升华了,使命也就完成了。
可很多时候存在灵感被掏空的情况。
当灵感被掏空的时候,观众怎么看怎么不觉得搞笑。
可能是喜剧演员真的江郎才尽了,这时候,自身的实力和观众的期望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演员不住地自我怀疑:可能我永远都无法突破巅峰时代了,我不敢再碰小品了。
其实这是一种悲剧: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竟然不敢去碰喜剧(小品)了。
观众太需要理智地看待一个喜剧演员了,人身攻击不可取,会挫伤一个喜剧演员对于表演喜剧的热情。
02
人在一夜爆红之后很容易改变初衷、陷入迷茫。
小沈阳,1981年出生于辽宁省的一个小地方。
13岁的时候,小沈阳小学毕业进了武术学校,没多久就因为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退学了。
之后,一直在艺术团从事二人转的表演,2006年正式拜师赵本山,2009年,在中央电视台春晚中与赵本山、毕福剑、丫蛋搭档演出小品《不差钱》爆红。
爆红之后,参演了一系列电影和电视剧。小沈阳在综艺节目中也自曝了刚红的那会儿,一下子接了很多戏,经常是这个剧拍几场,就要立马跑到下一个片场,这样来回地切换自己的脑子。这跟他的迷茫不无关系。
而且目前小沈阳是身兼多职:影视男演员、小品演员、歌手、导演、主持人。
他并没有坚定地走小品一个方向,反而是成为多栖发展的一个全能艺人。
可事实是影视方面没有太大波澜,小品事业也是反响平平。
他的角色并没有给观众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很多人对他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当年的春晚上,所以不少人觉得小沈阳江郎才尽也是情有可原了。
03
不敢碰小品,或许与自身心态有很大关系。
小沈阳在今天曝的视频中也是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自己不敢碰小品的心情。
是不敢,而不是不愿意。如果遇到好的角色,他更加会迫不及待去尝试。
其实也从侧面证明了,他对于小品还是热爱的。
但是,不够自信。
因为他只是对于过瘾的角色才敢热衷地去展现自己,对于没有信心能够打动观众的就不敢再尝试了。
不过,展现的效果怎么样,不只是需要一个过瘾的角色或者剧本,更重要的还是实力。角色的助推和实力的发挥,结合起来才完美。
他能在春晚的舞台万众瞩目,说明还是有喜剧天赋的。
与其说他不敢去碰小品,不如说是不自信的心态影响了他的发挥。
但是,也不能为今天这样的场景找借口。今天这样,并不完全是由于起点高,粉丝的期待值高。
粉丝的期待值是个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与其继续抱着悲观的态度,继续述说起点太高超越不了,不如坚持初心。
结语:
一个喜剧演员不敢碰喜剧,着实是个悲剧,但是悲剧的背后,定是有多方面的因素,也不是谁都能经得起一夜爆红。
声明:本文为原创,侵权必究。另: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