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精彩纷呈的克孜尔千佛洞
(2010.07.09)清晨08点30分,我们吃过早餐。随后大家早早集结车里。帕杰罗开始了启动,我们又迎来了崭新的旅程。
此时的库车阳光微醺,行人稀少,宽宽的马路上洒水车不停地奔忙。正在创建全国卫生城的库车还真是让我刮目相看。我们的车子出了城北然后拐向拜城方向。前行一段后,车子就朝着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的千佛洞驶去。
克孜尔千佛洞,又称“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境内。克孜尔石窟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据了解现存有壁画的石窟80多座。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直到公元8-9世纪才逐渐停建。
10点30分,我们一行终于来到仰慕已久的克孜尔千佛洞。我甚至远远就看见了那些建在明屋塔格山崖壁上的石窟群,顿时有些激动不已。
我们买票时被告知参观要等待1-2小时,理由是新上任的新疆自治区书记来此视察。好在他只去西区的石窟,在工作人员和安保警察的协商下,我们得以被提前放行。但前提只能参观东区石窟。
存过包裹和单反相机后,我们一行随着两位实习导游穿过长长的杨树林荫道,走向东区石窟群。眼见着工作人员打开一道道金属围栏的锁。靠近石窟,我发现石窟外面早已修建了结实的木栈道和屋檐,看起来保护的还真不错。
听导游说,东区石窟平日根本不开放。我们这是因“祸”得福。由于时间充足,两位实习导游讲解也非常耐心。我们依次参观了东区编号为171、172、188、192、193石窟。特别是171号石窟科研和艺术价值都很大。平日参观需要单独购票,且是500元。看来我们还挺幸运的。
我不是专业人士,也只是走马观花,但我依然感受颇多。这里面精彩的壁画内容丰富。不仅有表现佛教的“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等壁画,还有大量表现世俗生活场景的壁画。
其实说到壁画就不能不提到古龟兹。龟兹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曾是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佛教从印度先传入新疆,形成西域佛教后,再传入中原。由于克孜尔属于古龟兹的疆域范围,自然这里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所以这些石窟也是研究古龟兹文化的“百科全书”。
走进一间间历史悠远的石窟,我用心瞻仰着我们的“国宝”。有些壁画色彩依然艳丽,有些故事依然完整;有的已被自然风化了,有的显然被后来的异教徒人为破坏,最令人恶心的是那些不知廉耻的国际文物强盗,他们不仅掠夺了我们的文化,也掠夺了我们的大国尊严。看到此情此景,我真是心情复杂,既自豪又心痛。
尽管我不是艺术家,但我觉得来到这里也是一种艺术享受。我迄今还能记住一些石窟中的亮点。比如中心柱式的石窟,这种构造将石窟分为主室和后室。再比如说菱格构图,这可是有佛教意义。莲瓣表示莲花,山为须弥山,树为菩提树,皆是佛家吉祥象征。
走出东区石窟群,我们却不能原路返回,因为要给视察的领导让路。趁着等待的时间,我端详起附近的景致。原来石窟群南面便是美丽的雀尔达格山和木扎提河。由于这里群山环抱,自然形成了河谷。此时苇草丛生、绿树荫荫,是片难得的小绿洲。而园子中生长着几株库车白杏树,个个硕果累累;还有我从未见过的白桑椹果树,那籽粒又大又甜。导游们热心帮我们采摘,无意中我们大饱了口福。
待视察的官员们离开后,我们重回游客接待室。取回了我们寄存的物品。然后是一通外景拍摄(洞窟内不允许拍照),最后的画面定格在西区那片密集的石窟群。此时我已没有遗憾,只有欣慰。当千佛洞已在身后,我的思绪已经飘向了远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