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梦8大失误令人笑喷:铜钱头配合聊斋风,为何花费2亿毁经典
新红楼梦海报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已经播出8年,至今仍然被人吐糟。
新版比87版富丽堂皇
笔者总结了一下,这部电视剧至少存在8大“失误”:
失误一,铜钱头让人受不了
新版红楼人物造型出来时,服装设计还算可以,毕竟一部电视剧的成功与否主要在表演,尤其是《红楼梦》这样的电视剧,它没有具体朝代限制,因此,人物的服装只要保持“汉服”风格基本上是说得过去的。
凭良心说,服装设计还算不错
但是,“铜钱头”造型一出现,立马让人大跌眼镜:这究竟是干什么?难道是一部戏曲电视剧?演员需要时不时甩起袖子来唱两嗓子么?后来看了详细报道,才知道不是戏曲电视剧!这就让人奇怪了,一部正儿八经的电视剧,搞这样一堆“铜钱头”算怎么回事?
铜钱头,剧组整点钱都花到头上来了
铜钱头的造型是叶锦添与李少红共同确定的,两人对这个造型非常“自信”,但观众看了实在很难接受!
打开新版《红楼梦》,满屏看到的都是“铜钱头”:
全是铜钱头
你还不如贴上点黄瓜片子:
有强迫症的人肯定受不了
拍完戏还能凉拌凉拌:
拍黄瓜更好吃
这是在人物造型上,新版《红楼梦》很失误的地方!
三个都是铜钱头,造型师:我太难了
失误二,演员面目模糊,甚至是可憎
87《红楼梦》的演员经过长时间挑选,甚至工作人员到各地亲自去物色选拔,又在刊物上广泛征求启事,当时报名的演员有上万。经过各轮选拔后,又在“培训班”里参加学习,进行小品表演,最后确定适合的演员有60名,当时很多演员都是冲着贾宝玉和林黛玉来的,但最后都饰演了适合自己的角色!王扶林选拔演员的标准是:第一,你要有7分像这个人物,第二,你的表演只需要3分!
两版林黛玉对比
在《红楼梦》众多重拍中,87版的演员扮相是最好的!只要一个演员出来,我们就能立即认出是谁,就算丫鬟也不例外,比如傻大姐和小红,她们的戏份虽然不多,但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瑞、平姑娘、贾琏、薛蟠、贾母、贾政、贾环、晴雯、花袭人等,都具有很强的标志性!
左边是史湘云,右边能认出是谁来吗?
但是,新版《红楼梦》的演员一个最大不足就是“面目模糊”,分不清谁是谁!扮演林黛玉的蒋梦婕满脸婴儿肥,这哪里像个病病歪歪的模样?两眼无神,看不出文采;说话有气无力,从头至尾好像没有睡醒过!
婴儿肥的蒋梦婕,肯定能哭出两缸眼泪来
再看87版的林黛玉:
陈晓旭的表演投入了真感情
扮演贾宝玉的杨洋更是懵懵懂懂,似乎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他们在干什么?
看87版的宝玉和黛玉是怎样表演的:
精湛的表演艺术令人叹服
扮演王夫人的归亚蕾还稍微有点“像”,但被铜钱头毁了!
铜钱头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扮演贾母的周采芹实在太洋气,俩眼睛滴溜溜转,神气活现:
贾母真洋气
元妃的扮演者比王夫人还老,真让人怀疑皇上怎么看上她的?
元春真老气
至于一僧一道,懒得吐糟了,根本就看不出有半点仙气!
一僧一道真喜庆
失误三,演员不理解红楼梦,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演员“面目模糊”也就罢了,如果能好好演绎也能补救,但新版《红楼》所有演员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因此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时不时就会出现“哄堂大笑”,为什么这么整齐地大笑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经常出现的大笑
演员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走过场”、“念台词”;或者有“表演”的话,要么是表演不到位,要么是表演太过火!看下图,竟然出现笑喷了的场景!贾府的贵夫人难道这么不矜持么?
笑喷了
笑喷也罢了,竟然连饭粒也喷出来了,这可真是喷饭了:
名副其实的喷饭
肥头大耳的贾雨村与甄士隐喝酒那场戏,贾雨村竟然直起脖子来朝天“啊”了一声,吓得我不由一“激灵”,我疑心贾雨村会飞起来,或者从嘴里吐出个妖怪来!
两版贾雨村甄士隐对比
这算什么呢?
这贾雨村远看像西门庆
许多故事情节都没有交代,比如林黛玉与贾宝玉生气,林黛玉忽然哼一声走了,贾宝玉叹了一口气,趴在桌子上,这到底是干什么的?总得有个故事前因后果的交代吧?这难道是一场行为艺术?
造型不错
王熙凤骂贾环那一场更是离谱,赵姨娘站在院子里,为了表现出生气的模样,直勾勾就知道喘气!
赵姨娘
失误四,把红楼梦拍成了聊斋志异
新版《红楼》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室内拍摄的,因此我们看到,画面风格普遍阴暗,就算有“阳光”的戏份,也是打的灯光。编剧为了完整表现出《红楼梦》原著的故事情节,不留下遗漏之处,剧情显得十分拖拉,这就给每集限定的时间造成了考验,因此,就用“快进”的手法,所以我们看到,新版红楼里有很多快进的镜头,时不时就出现鬼影舞步的场景,让人感觉很怪异!
铜钱头配合迷离的光线
阴暗的色调,迷离的音乐,时不时出现的快进,铜钱头的怪异造型,一惊一乍的表演,僵尸般没有睡醒的表情,愣是把一部富丽堂皇的《红楼梦》,拍成了《聊斋志异》!
下雨天也要磷光闪闪
失误五,无处不在的解说词,令人不知道是在看电视剧,还是在听广播剧
新版《红楼梦》是经过“红学会”严格审稿的,因此符合原著,禁止过于演绎是编剧的一个基本标准。为了担心“弱智”的观众看不懂《红楼梦》,因此每次剧本写出来后,都要由红学会的专家们审阅,通过了才定稿!这还不足,又大量在剧情里添加解说词,以便把剧情解释清楚,比如林黛玉进京都这一节,解说词就把林黛玉从扬州登船,经过了京杭大运河的什么地方,行驶了多少天,抵达了京城的什么码头上,都给考证出来了,并“科普”给观众朋友们!
解说词太多
试问,这到底是一部电视剧呢?还是“走近科学”?
漱口水也要解说一下
失误六,追求特技镜头,华而不实
新版红楼运用了很多现代技术,因此,里面关于神话的部分确实拍摄地很好,体现了特技镜头的优越性,比以前拍摄的古典名著如《西游记》强多了,《西游记》里的龙,就是用了一个风筝,直勾勾的,一点也不真实!但新版红楼又犯了一个毛病,过于追求华丽的镜头,忽视了影视作品的内涵和演员有感情的表演,希图用特技来弥补演绎的不足,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
特技确实挺华丽
失误七,盲目地推陈出新,成了“奇特”和自嗨
每一次对古典名著的翻拍,导演和剧组都希望能“推陈出新”、“超越前人”,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出新”的前提,是对原著有深入的了解,如果没有了解而冒然投入,结果很可能就是失败。
很喜庆
李少红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对《红楼梦》了解地不多!“了解地不多”还想“推陈出新”,出现很多“失误”也就不奇怪了!
贾宝玉竟然吹起蒲公英来了,是不是还得给你扎俩气球啊?
“出新”不是“出奇”,《红楼梦》可以说家喻户晓,故事情节观众基本上都知道了,推陈出新的前提必须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做到中庸而别致!
真是仙气飘飘
过于怪异和另类的想法,只会变成一种自嗨!
两版林黛玉进贾府,比较一下很有趣
失误八,新版《红楼梦》投资约2亿,钱多不一定拍出大制作
新版《红楼梦》的投资大约有2亿,可以说是一部非常“烧钱”、也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大制作”。第一集“英莲走失”这部分,剧组就花了一个通宵来拍摄。由于预算不足,剧组是一边拍戏,一边“找钱”!
海报
导演李少红曾忐忑地道:“还差一部分(钱),还在找。”“《红楼梦》整个就是一梦,我把它分成美梦和噩梦,像‘林黛玉没人求婚做的噩梦’‘宝玉掏心’……”“只要争取到一点可能性,就会尽量创造条件把梦的艺术拍好,没有(钱),也有现实的拍法。”虽如此说,但新版《红楼梦》剧组是很幸福的,因为他们的“找钱”之旅比较顺畅,执行制片人李小婉就坦言,她曾带着“宝黛钗”去成都做宣传,演员只出场半小时就拿到了1000万元的资金;光杨洋戴的那块羊脂玉,就值9万元人民币!这比87版《红楼梦》剧组强多了,他们也是一边拍戏,一边“找钱”,总共花了不到800万元人民币!但两者对比一下可知:“烧钱”多不一定能拍出“大制作”来!
林黛玉怎么了,连头也不梳,果真是失恋了
结语
重拍古典名著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因为“推陈出新”实在太难。我们虽然花了大钱,但观众不买账也毫无办法!《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包括金庸的小说已经翻拍过多次——甚至连《亮剑》也重拍了,真心希望不要“重拍”了!剧组可以找一些优秀的新剧本来拍!奇特的想法和炫酷的镜头是一个方面,剧情感人才是影视剧的本质:剧组真诚地拍,演员真情地演,观众才能走心:
黛玉去世借鉴油画“马拉之死”,场景实在诡异
才能成为经典:
最新文章